據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的網絡廣告收入比電視廣告收入高出17%,互聯網廣告市場發展快速,呈現一個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而這也意味著網絡廣告已經成為當下國內的主流廣告形式。但另一方面,網絡廣告的超量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告的轉化率的提升,因此,如何順應廣告市場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營銷模式成為了眾企業關注的重點。

  從2016年的幾大營銷案例中,包括杜蕾斯的直播秀、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為品牌的數字營銷等,我們可以看出,創新的營銷模式對企業的品牌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杜蕾斯:直播+營銷模式

  杜蕾斯在2016年4月曾策劃了一場自家產品的直播秀,略帶性暗示的噱頭加上直播這一新鮮形式,讓杜蕾斯在內容和渠道上占盡了先機,效果也自不必說。此后,大到卡西歐、肯德基、百威啤酒等國際大牌,小到網紅和她們的服裝品牌,紛紛進駐直播平臺,通過這一流量入口,試水直播營銷。

  不難看出,直播平臺在營銷上的討巧之處在于,由于是內容輸出平臺,不僅有著天然的渠道優勢,且在內容上,也有著較大的自由發揮余地,空間和時間上也相對較靈活,受眾成分更是包含了主流的年輕群體,因此才收獲了不錯的效果。

  新世相:社交+營銷模式

  新世相在去年曾借助社交平臺的興起策劃了“逃離北上廣”與“丟書大作戰”兩起事件,并獲得了很高的參與度,其活動推廣的微信公眾號更是被人所熟知。

  這兩起事件,不僅在內容上策劃的很親民,而且在情緒上也引起了網友們的一致共鳴,并且借助微信朋友圈的快速傳播,獲得了互聯網主力軍們的迅速點贊轉載,最終實現了品牌的快速傳播。

  因此,未來,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壯大,企業也將會繼續將社交媒體作為品牌營銷的主陣地,并通過形形色色的網絡事件,策劃與品牌及產品相關的傳播內容。

  唯品會:大數據+營銷模式

  還是去年,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曾被唯品會刷屏,它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利用DSP平臺真正實現了將廣告投放給最有需求的用戶,這也是它真正讀懂并滿足用戶所想所需,實現“千人千面”、“千地千面”和“ 千時千面”廣告投放的重要一步。

  個性化時代,用戶的需求不盡相同,只有實現基于不同用戶行為的精準廣告推送,將適當的內容推薦給最適合的群體,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品牌的交互,才能讓廣告的投放更加有效,而這背后就需要有大數據和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為支撐。

  肯迪信傳媒認為,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讓未來的廣告模式更加側重在與用戶互動和對廣告投放精準性的提升上,因此,企業在品牌的推廣中,應該更加注重在內容、渠道和技術上的投入,只有整合不同的網絡營銷模式,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將品牌更好更快的傳播出去。